(文章)医疗照护的特性

  • 2013-01-08
  • 资讯处管理者(勿异动)

医疗照护的特性,塑造先进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

    医疗照护从需求面,也就是从民众的角度来看,也就是需要的时机,地点及内容常不可预测,白内障摘除或人工关节置换是可以规划安排的,早几天、晚几天,也没有很大的影响。但在1999年的9月21日,谁也不知道在清晨一点多,有好几万人需要医疗照护。不可预期的需要,每分、每秒都在各地发生。这些需要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满足,后果常十分严重。例如95年11月8日邵晓铃与胡志强二位的车祸,只要晚个三、五分钟到车祸最近的柳营奇美医院,及时获得医疗,邵女士必然往生。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及未能及时获得的后果很严重。

    因此在民主、富裕的现代国家,民众必然对政府给予压力,要求提供及时适切的照护,因此多有医疗网的计划以均匀分布医疗设施,以解决地里分布的问题,另一方面,办理全民健康照护,以解决就医财务的问题。

    为了解决就医地理上及财务上的问题,政府就必然要介入「医疗市场」。我以前服务的新营柳营地区,或目前的雾峰,不但没有百货公司、电影院,连星巴克咖啡都没有,好像民众没什么抱怨,谁叫这两个地方的人口不够多,总共的购置力不足以支撑他们的营运,政府也从未介入。但因新营这个医疗次区域严重缺乏医疗,民众抱怨连连,赴外就医不只是交通费的问题,而常是人命关天。依医疗网计划,奇美医院不能在台南市增扩建医院,故是好到新营次区域的柳营乡建医院。因此进步的国家必然在医疗产业的宏观管理上,以「计划经济」而非「市场经济」为总体政策,否则就达不到全民健康照护。

    在医疗财务上,为达到全民健康照护,不论用税或健保费,都是将医疗费用交给政府或政府指定的单位,就医时不用或仅只交一小部分费用(部分负担),而打破传统医师与病人间的直接交易。医疗是高度专业,病患常无从知道所需的医疗,价格与品质,也通常没有能力去议价及审查。由于代表社会的医疗行政介入,因此就可代替民众议定价格,审查医疗品质及控制费用,这也就是实施全民健康照护反而比不实施更能控制医疗费用的原因。也就是没有全民健保,民众完全不知道医疗浪费,而实施后,因医疗提供者需要申报及审查,反而发现有不少的浪费,但政府介入必然有官僚、行政效率不彰、政治介入的问题,医界也不然因行政介入而丧失不少专业自主,而心存不满。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为达到全民照护,只得在此框架下力求完美。这些都是实施全民健保的难处,说句开玩笑的话,如果医界都喜欢某个卫生署长,那一定不会是个好署长,因为民众一定很不喜欢他。国际研讨会上的笑话是,某人为何当卫生署长或负责全民健保,那是因为他上辈子做了坏事,这辈子接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