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妇产、小儿科专科医师,每个乡镇都该有?

  • 2013-10-08
  • 资讯处管理者(勿异动)

妇产、小儿科专科医师,每个乡镇都该有?

杨志良

2013.09.25

    台湾有368个乡、镇、市区,其中有150个以上没有妇产科及小儿科专科医师;即使有,因为常只有一位,无法轮班随时待命,民众抱怨连连。也就是说,超过六、七成的乡镇,夜间根本找不到上述的专科医师。因此孕产妇及病童就医,就成为医疗体系的重大问题。

    该不该每一个乡镇都有这二科的专科医师?而且要24小时看诊?当然要有!

    台湾的城乡医疗资源差距颇大,例如光是台北都会区,就有八家医学中心、十数家区域医院,提供24小时妇产科、小儿科专科医师的服务。

    而偏乡地区的民众一样完粮纳税,也依健保法的规定缴交健保费,难道他们是「细汉的」,为什么不能跟都会区的民众享有一样的医疗服务?有没有可能让368个乡镇、24小时都有妇产科及小儿科专科医师随时待命?

先进国家 仅设全科医师

坦白说,我们做不到,地广人稀的澳洲、新西兰做不到,先进强国美国、日本、英国也做不到,就是被认为社会主义实施公医典范的古巴也做不到,他们至多在偏远地区能设有一名全科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或家庭医师(Family doctor),就额手称庆了。

以英国为例,除非不是正常的分娩,他们不但由家庭医师接生,甚至由助产士接生;一般小儿疾病,当然由一般科(GP)医师诊治,如有必要再转诊专科医师。

以一般科医师担任偏乡民众健康的守护者,是各国普遍的政策,所以才会有20、30年前,日本到台湾广征在日据时代获得日本医师资格的台湾医师,赴日本无医乡服务之事。

台湾有59个乡镇人口不足一万人,只有2、3千人者亦不在少数;全台湾平均生育率是千分之8.7,因此有59个乡镇每年生育不到90名婴儿,甚至只有个位数,平均每4天至多才生产1名。且偏乡多人口老化,育龄妇女及实际生育数更少,如何养得起一名妇产科医师?小孩子少,又如何能维持一名小儿科医师?

现实层面做不到,但相对都会区民众,这些病患又处于弱势与不利的地位,那该如何?

每个乡镇 加强社区医师

    补救方法是学习大部分的国家,每个乡镇至少要有家庭医学专长的社区医师。目前家庭医师的训练已经有相当的水准,如果更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训练,必然足以照护大部分的妇产科及小儿科疾病,或正常的怀孕,少数需要专科医师诊治的复杂病患,再由家庭医师转诊。

    为补偿对这些弱势地区族群的照顾不足,转诊病患除应免除部分负担外,应建立机制,免除各种挂号等行政程序,优先安排至区域级以上医院直接就诊或住院,并提供交通费用补助。另一方面,在偏乡地区应广泛设置远距医疗,建立家庭医师与专科医师相互谘询的体系。

    目前台湾已没有「无医乡」,且平均每600人就有一名医师,但有四至五成医师在医院服务,而非自行开业,愿意到偏乡执业的医师更少。因此卫生当局应以各乡镇每1200人至少有一名家庭医师为目标。

    若干县市长及地方立委,常以在县市内设立医学中心为施政口号,以为设立医学中心就是政绩,可解决民众就医问题,但基层卫生所缺人缺预算,又未能提供条件以鼓励家庭医师在地方开业,舍本逐末,并不可取。

<刊于2013.10.01联合报D2-「妇产、小儿科专科医师,每个乡镇都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