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湾的食安风暴

  • 2015-12-10
  • 资讯处管理者(勿异动)

论台湾的食安风暴

杨志良2015.12.4

翻开台湾公共卫生史,1979年纪载着多氯联苯(PCB)中毒的严重食安危害事件,其肇因于彰化油脂公司在制造米糠油的过程中,使用多氯联苯做为热媒,却因管线破裂,使多氯联苯渗入米糠油里,造成全台至少有2000人因吃到受污染的米糠油而受害。由于多氯联苯会导致肝脏、肾脏、心脏、胃肠疾病、自律神经失调等数十种病症,同时多氯联苯中毒的女性会经由胎盘或哺乳将体内的毒素传给胎儿,这些油症儿(或称为「可乐儿」)在出生时均有皮肤发黑、眼睑浮肿、免疫功能受损等问题。至于在长大之后,则可能产生智力与体力发展迟缓、皮肤会出现含有恶臭的类似青春痘的病变等。当时随着官方调查告一段落,彰化油脂负责人被判刑入狱,卫生官员也公开表示「多氯联苯中毒的人,已经都好得都差不多了」。一场喧腾多时的事件,便逐渐地为人所淡忘了。岂知,受害者吃进肚子里的毒素,竟无法完全排出体外,也就是说,打从中毒的那一天起,他们再也走不出多氯联苯的阴霾。

台湾多氯联苯中毒事件发生后的20年,欧洲小国比利时同样经历一场食安风暴。1999年该国爆发了戴奥辛(DIOXIN)污染食品事件,当时农畜饲料受戴奥辛污染,浓度超出标准千倍,当时比国政府反应慢半拍,导致污染快速蔓延,还引发全球恐慌。最终欧盟执委会强行介入,发出禁售令,所有相关的肉品及奶蛋制品全数下架、禁止出口,也重创比国经济产值4.37亿欧元,甚至直接导致执政党在3个月后输掉政权。但比国政府痛定思痛,进行组织改造,将4个隶属农业部门与2个公共卫生的部门整并为食品安全署。接着建立源头管理与稽核制度,将整个食物供应链流程皆纳入管理,落实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链所有环节。16年后的今天,翻阅比国官方统计资料,该国在制造业中,食品业的产值最大。他们从食安危机中浴火重生,透过强势变革的决心,如今米其林餐厅云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造访。

反观台湾,36个年头过去了,数算着台湾食品安全事件史,经历了因着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到食物链,到最近这些年掺假或违法添加物质等事件,层出不穷的发生,甚至最近喧腾一时的黑心油品事件等,其对人体健康的慢性隐形伤害,以及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所期待的最后司法防线的失望,岂是一纸无罪判决所能尽言。

然在我们对司法判决沮丧之际,除了遥盼天佑台湾,有更多有良有脑的法官外,就长远计,是否回到政府组织的基本面,寻求改善食品安全管理的良方。

首先,比较比利时与我国投注在食品安全的预算与人力,比利时的国土面积与台湾差不多,约3万5千平方公里,人口约只有台湾的一半。而该国2014年食品安全署的预算166.8百万欧元(约台币588亿),编制人员1310人。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的预算22亿,编制人力600人,这些经费与人力还包括执行药政管理的业务。

再者,在食品安全的管理组织上,也该深切检讨。比较世界先进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约可分为二类,一是食品与药物合在同一组织,二是食品与药物分属不同组织管理。在台湾,我们选择了食品与药物在同一组织的型态,但这些年的运作,很明显的无法保证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目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政府单位,分属卫福部与农委会与其所属多个业务处署,是否在经历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后,政府该大刀阔斧的改革,整合现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从源头管理、食品履历、产销制度,到食品卫生的查验稽核等,整合食物链的流程,由专责单位负责。否则政府宣称「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每一个人吃得健康,给生活最安心的保障」,也都只是口号而已。

 

 

<刊于2015.12.08联合报A15「食安风暴后比利时的重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