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健康,更要「做」健康

  • 2013-03-18
  • 资讯处管理者(勿异动)

要健康,更要「做」健康

杨志良

2013.2.25

    老友叶金川为文,响应另一老友江东亮教授,倡言健保要买健康,而非仅是购买医疗,道理非常明显,因为有些病医了之后大部份病人会好,如盲肠炎;有的医了大部份也不会好,如贾伯斯的胰脏癌;有些不医也会好,如一般感冒;有些病医了不会好,但可维持生体功能不致(快速)恶化,如糖尿病、高血压。

可喜的事是由于医学的进步,治了会好的及治了可维持生体功能的范围不断扩大,但也对健保财源筹措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安宁照护 代替无效治疗

    买健康而不只是买医疗,就是不要将有限的健保资源用在不医也会好及医了也不会好的疾病。

然而生命诚可贵,对于医了也不会好的末期病人,我们应该提供积极的照顾,就是安宁照护代替无效的积极治疗。

    多个团队的医学专家分别用德菲法探讨决定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他们共同的结论是生活型态(生活行为)至少占40%、环境25%-30%、遗传20%-25%、医疗最少,只有10%-15%。

而人们所处的环境一部份是大自然,一部份却是人创造的,因此健康至少一半是由人的行为决定的,所以我们不只要用健保买健康,更要「做」健康。

少肉多蔬 有助吃出健康

「做」健康不但不用花健保的钱,且常使自己活的更快乐、幸福。首先就是如乐活所倡导的「少肉多蔬、少盐多醋、少做多走」等。

要吃出健康,因为太多的疾病是与饮食有关,幸运的是目前越来越多人注重养生,大鱼大肉不再盛行,含糖多的碳酸饮料可乐汽水销量显着下降,少糖去糖成为购买饮料最常听到的国人用语。减少红肉、糖类、油炸食品的摄取,多蔬果对控制体重,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如大肠癌有相当的助益。

    另一项「做」健康,就是拒菸,在董氏基金会、卫生单位及民间团体、企业、厂商共同配合下,吸菸人口的成长总算抑制及有所下降,特别是成年男子拒菸活动对二手菸害的防治也有很大的助益。

菸与槟榔是难兄难弟,拒菸也多少对减少槟榔有些帮助,是防止口腔癌最好的方法。

少坐多走 运动带来快乐

    「做」健康另一要项是少坐多走,就是运动,「活」就要「动」。人类只到最近百年才有稳定的食物来源及各种器械协助体力劳动。百年之前,人类几乎每天不是狩猎,就是农耕或操劳家务才得以生存。

    劳动是生存的基本要素,因为几十、几百万年来,人类因劳动才有食物,所以活动自然连结食物,食物带来快乐,即便运动并非从事生产活动,但上天的奖赏是运动促进脑啡(endorphin)的分泌,这也就是在运动时汗流浃背、气喘如牛,但运动后却有愉悦感的缘故,运动养成习惯,二天不动就浑身不对劲,就是渴望脑啡的结果。

    运动不只健康,且带来快乐。近日报导国人经常运动人口从30%升到60%,如果属实,国人健康必是进了一大步。

    「做」健康的另一要项是帮助别人。我们都有帮助别人的经验,即使让个座位或对贫困者捐助,更不用说救人一命,都有一种莫名愉悦的感觉,这绝不是因老师教我们要日行一善或因蒋公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是依循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自然淘汰」而来。

    人类是最会相互帮助的物种(当然也最会杀戮),因为能相互扶持,所以能抵御其他物种或部落的侵袭及天然灾害,凡是不能相互帮助扶持的部族必然「自然淘汰」,多项研究发现帮助别人,担任志工,脑啡的分泌甚于运动多倍。

帮助他人 较别人更长寿

    虽然好人有短命的,坏人也有长命的,但不用怀疑,成千上百的研究均显示常从事志愿工作协助他人的人,相对于其他人均比较长寿,仍是因为帮助别人促进生理、心理及社会的健康。均衡饮食、拒绝有害物质及帮助他人是「做」健康的要素。

    健保实施后,国人平均馀命加速延长,原因之一可能是因就医方便,更能及渴望接触预防保健的资讯,大家「做」健康的缘故。

    在健保下,就医是您的权益,但要获得健康,很多事买不到的,「做」健康不一定花钱,甚至可以省钱,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刊于2013.3.5联合报D2版-「杨志良/要健康 更要「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