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福部头壳坏掉?

  • 2015-09-25
  • 资讯处管理者(勿异动)

卫福部头壳坏掉?

 

杨志良

2015.09.17

    最近媒体报导,有些临床医师发现健保给付的学名药(原厂开发的新药专利期过后,其他药厂仿制的药),疗效似乎比原厂药差,甚至要多用一、二颗,才能有相同效果,其中甚至包含心血管疾病及救命的药物,影响病患医疗甚钜。因此,多年前即有人倡议的「药品差额负担」,亦即病患如坚持要使用原厂药,可允许其支付原厂药的市场价格减去健保应给付的药品价格,又被旧事重提,卫福部正在研议办理。

 但是,健保药品差额负担,根本违反WHO多年一再倡议的推广学名药,不论2000、2008、2010或2013的年度报告(The World Health Report,集合各国卫生部长及专家每年度最重要政策报告),均强调各国为达成全民健康照护,应大力推广学名药,并提升其品质。全球实施全民健保的国家,如英、德、日、加拿大,几乎都是只提供学名药;如病患坚持用原厂药,只能自费,而没有差额负担的制度。台湾健保则是对已过专利期的原药厂,支付与学名药一样的价格,由各医院自行决定提供病患学名药或原厂药。坚持用原厂药的病患,也只能全额自掏腰包到药局购买。因此过专利期的原厂药,不敌学名药的竞争,有些只能退出台湾市场。 

    民众只要支付差额就可使用原厂药,增加了使用原厂药的诱因,让原开发药厂多了一条生路,民众也多了选择,看起来颇有道理,实则在逻辑上及实务上,都有很大的问题,根本是舍本逐末,让人怀疑卫福部是否头壳坏掉了。先不谈必然造成「有钱人用好药,穷人用烂药」的健保阶级化,最重要的是,此举无异于「官方认证」了学名药的疗效的确不如原厂药,也让医疗提供者有更多机会促销原厂药,进一步赚取药价差,腐蚀健保的根基,包括医病关系。

    事实上,台湾多年来为提升制药的水准,早就推行BA/BE、cGMP,近来更要求药品须符合Pic/s GMP(学名药在成份及人体作用上与原厂药相同,且要符合世界潮流,即欧盟所订定最高的制药标准)。因为要求的制药标准提高,因此药厂需要投入钜额资金,提升制药的水准及进行人体实验,而能力不足的小型药厂,只能退出市场,这对我国药业水准的提升有相当的助益(各主要国家的药厂家数都相当有限,但规模大,才有能力开发新药)。一旦实施差额负担,不但严重打击本土优良药厂,卫生福利部也会缺少督促食品药物管理署(简称食药署),严格确保药厂落实Pic/s GMP的压力与动机。 

    要解决学名药不被信任的问题,根本之道是解决Pic/S GMP药品是否就如食品的GMP,只有在查核当天才合格,之后不论原料及过程都放牛吃草,以至于GMP食品成了馊水油食品,Pic/S GMP也成为馊水药品。这不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国人造假成性,国内不少医院申请JCI(国际医院认证),几乎也都是只有「评鑑当天合格」。这也难怪不少临床医师不相信国产学名药,因此政府首要之务在建立医界及民众对国产学名药的信心,而非实施健保药品差额负担。食药署除严加监督落实Pic/s GMP的执行,并应定期邀请医师公会、医院协会等,拜访食药署及参访相关药厂,共同监督及认识台湾提升药品品质的努力。至于药价是否过低,让本土及国外药厂对台湾市场兴趣缺缺,这是另外的议题。

卫生福利部不确保及提升学名药的品貭,反而推动药品差额负担,不但违反世界潮流,更是舍本求末,根本是头壳坏掉。

 

<刊于2015.09.21天下杂志网络专栏「独立评论@天下」周一专栏:卫福部头壳坏掉?>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78/article/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