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未来只能减,不能加

  • 2020-09-25
  • 资讯处管理者(勿异动)

健保未来只能减,不能加

杨志良 教授

2020.08.17

近来多个病友团体不断呼吁,新药、新科技能加速引入台湾,并纳入健保给付。身为台湾病友联盟的理事长,虽十分理解病友们的期望,但实话实说,病友们要失望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健保缺钱,且未来只会更严重。

近年健保入不敷出,安全准备金马上就要低于一个月,并在一、二年内全部耗尽,到时健保就要借贷过日子了。本人2010年尚担任卫生署长时,将原费率4.55%调高为5.17%,当时即保证可撑十年。现期限已届,但未来要增加保费,却是难如登天。(每人每日加收2元住院看护费,专款专用,倒是可行)。

首先,台湾人口老化速率世界第一,人口结构逐渐成倒三角形,在5、6年内,老年人口就将超过20%。一名老人每年健保支出,平均至少比50岁以下多出近5万。用钱的人多,能负担的人日渐减少,不论如何计算,最后都由青壮年负担,不革命才怪。

另一项原因是,负担健保费主力的正职者越来越少。由于自动化,技术工人的工作被取代了;白领阶级常态性的工作,特别是低阶管理及助理们的工作,也逐渐被AI取代。在此全球大环境下,台湾是由政府带头,大量雇用约聘僱人员。

以公立医疗院所为例,约聘僱人员均多于正职人员,不少约聘雇人员,一聘三、四十年,直到离职都未能转正。现在更连约聘雇的机会也大幅减少,大都改为派遣人员。中央各部会中,本应促进劳动安全与社会福利的劳动部及卫福部,可说是「名列前茅」。年轻人求职不易,只好委身7-11、麦当劳或骑机车当Food Panda,要调他们的健保费,能不上街头抗议?

更严峻的是,在美中对抗下,本来经济就有缓成长现象,现新冠疫情没完没了,各国相互封锁,经济断鍊,调高健保费率,最先反对必定是要负担六成保费的雇主及各财团。即使没有前述经济黑天鹅,苏院长及蔡总统能挡住大财团反涨健保费率的压力?才怪。

前健保局总经理张鸿仁兄,近期曾大言说,台湾健保费率太低,就算加一倍,社会仍然可以承担,可说是不知今夕是何夕了。健保是论人计保费,若是四口之家(本人加上眷属上限三人),费率就是4. 69%x4=18.76% (2016年调低),就算自己只负担30%,也是惊人。若是调回2010年时的5.17%,或依精算调为5.3%以上,四口之家费率就要高达20%以上。健保博大精深,连前总经理都与社会脱节,更何况社会各界。

WHO2000年的年报指出,资源有限,没有一个社会能提供每一个人所有已知有效的医疗服务。政策上是要照顾全民(for every one),但不是全部的项目(not for everything),因此未来只能在社会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下,提供最具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

也就是说,健保将来只有减法,如取消长期慢性处方免部分负担、重大伤病免部分负担、检验检查药费负担上限200元、复健第二次疗程免部分负担等等。再没钱,就从成本效益最差的减起,如多少岁以上不提供换肾、换肝、洗肾,甚至标靶治疗、人工关节等等。至于产前检查、生育、盲肠切除、健儿门诊、疝气、胆肾结石等等,最符成本效益者,才能保留。

至今仍有人倡议保大不保小,那是外行话。因为健保理赔效果与其他保险理赔完全不同。汽车保险或人寿保险,被保险人及社会均可保有理赔效果(金钱或修理后的汽车);但越是大病,病人越容易死亡,花昂贵费用及社会资源,只是保障了就医权,效果却是零。

今日大环境已和2010年不同,那时人口是纺锤型,虽然幼儿已逐渐减少,但青壮年人口比率多,老人尚未大幅增加,那时不调更待何时。时中部长目前要调费率,只能祝福他了。

健保若要残喘苟延,需要大力推动「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及「病人自主权利法」,让末期病人、植物人、高度失智者等,这些长期高度痛苦不得缓解的人,自立遗嘱,少受无端痛苦,同时每年至少可减少千亿以上无效(无意义)医疗。

医学敎育,不仅要延长生命,更要学习如何减少病患及家属不必要的痛苦。

<刊于2020.08.27苹果日报A12「健保未来只能减不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