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从药政会议看健保改革

  • 2015-04-17
  • 资讯处管理者(勿异动)

从药政会议看健保改革

 

    全国药品政策会议是在2008年,是我国医疗政策的重要指引。今年将举办第二届,主题为「以病人为中心、价值为基础」。但检视议程,却令人百般好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维何在?所谓「价值」又是指什么?

 

议题「擦边球」,没击中「要害」

    台湾药品政策所面临最大的核心问题,简单一句话,就是「新药根本进不来!」。平均一个新药审查需要4~5年,等到病患可以使用到新药时,新药早就变成「旧药」。这背后源于两个阻碍,一是健保费太低,因此能分配到药品的部分自然少;二是医院财团太强势,在政治角力不均衡的状况下,属医院成本的药品费用自然又更处于弱势。

 

    但在药政会议会前会的初步结论中,尽是些「提升审查能量」、「建立规范」、「检讨审查制度」等模糊的词汇。对如何解决上述两个阻碍,实在没看到有任何具体的做法。

 

「公平」、「效率」、「品质」的核心价值何在?

    二代健保的核心价值,在于保费征收要「公平」;分配要有「效率」;医疗要有「品质」。但我国新药价格常为十大新进国家最低价,且医院掌握了药价差,分配上是否真的有「效率」?新药迟无法进入健保给付,医疗上是否真的有「品质」?

 

    此次药政会议的事前专家会前会中,既没有邀请专业医师团体、医院、或医学会,也没有邀请病友代表、付费者代表参与,自然沦为政府、药师与药厂三方之间的角力战争。如此定调下的药政会议,所呈现的「价值」为何?大家心里该有个底。

 

公开透明、公众参与,「以病人为中心」不该只是口号

    要解决健保的药品问题症结,就必须从药品决策的公开、透明着手。所有与药品决策,包括医疗科技评估(HTA)、共同拟订会议,甚至往后的药政会议内容都必须公开、透明,并且让病友团体都有正式陈述意见的管道。毕竟吃药的是病人,病人的意见自然最优先。而与药品最直接相关的共同拟订会议,也应该比照立法院的要求,做出逐字稿的会议纪录。让一切摊在阳光下,才能促成各方讨论与意见交换。这其实与目前正流行的「审议式民主」有异曲同工之妙。

 

 

<刊于2015.04.14联合报D2「公开药政会议 有助健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