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能如愿,才是尊重生命

  • 2020-06-30
  • 资讯处管理者(勿异动)

死能如愿,才是尊重生命

杨志良教授

2020.06.14

 

 

有生必有死,死亡是完整生命的一部分。生命诚可贵,尊重生命是普世价值,深植中外文明社会。例如在文明国家,虐猫、虐狗,加以杀害,都是犯罪行为,因为猫狗均是生命,会虐动物之人,显然潜在有虐人、杀人的心态。

不仅如此,因人是生物的一种,必须依赖其他物种以维生,但在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下,不论饲养动物或宰杀动物,都强调要符合人道规范,给予足够的空间、良好的环境。最重要的是强调不要浪费食物,因为丢弃食物就是增加宰杀动物,及破坏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

虽然尊重生命是普世价值,但现实情况是,每天不知有多少生命被凌虐及杀害,或生不如死,身心灵都受到残害。就以人类来说,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在2017年底,全球共有6,85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1,620万人是于2017年内成为难民,相当于每天增加44,500人。

台湾一向自以为是民主、自由的进步国家,但仅只卫福部有案的虐童事件,一年就有万起,平均每周约有二个以上孩童被虐死。生命如何不被践踏,是人类第一大事,或许目前无解,但就如同人道屠宰一般,只要往前一步,就是往佛家说言「普渡众生」前进。

有生就有死,生是随缘而来(与父母之缘),无从选择,但死在今日,却可如愿而去。

2000年大选后,政党轮替前,我以代理署长身份,有幸主持「安宁缓和条例」的修订。初始施行不很顺利,一方面是多数人认为应将生命尽可能延续,一方面是家属间常意见不同。

2010年5月,我在回应立委质询时说 「癌末急救是浪费生命」,但来不及说出「安宁照护可以减少生命痛苦」,招致当晚各媒体的非议。但第二天,创立国内第一个安宁病房的安宁之父赖允亮医师说,安宁照护不等于放弃。他解释,对末期病人来说,急救只是延长心跳,并没有延长生命,反而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国内安宁之母赵可式教授,特别来电鼓励,并公开说「杨志良是观念正确,但话说得太快,尊重生命的概念,是能有尊严的离开,不要让生命再受痛苦。」媒体也有不少投书,提到因不知可以选择不再急救,让他们的亲人受尽插管、气切、急救压断肋骨等折磨,只是心跳多了半小时。

民气可用,我就将选择安宁照护及生命末期不再急救,列入住院需知,让病患可以签署选择。

杨玉欣立委推动的「病人自主权利法」则更进一步,让每个人在生前可自行选择如何(如愿)离开。只要生前立下遗嘱,便可在有尊严的照护下,选择去除维生系统及管灌饮食(末期病人给予食物,即使只是饮水,都会造成痛苦),给予高度镇定,就如老僧坐化往生。

我自己的家人及数码好友,就是选择安详的离开。可惜的是傅达仁先生,病重时「病主法」虽已通过,但需经过三年宣导期,在2019年1月才生效,他不得已在2018年赴瑞士寻求安乐死。若在今日,「病主法」即可解决他的苦痛,他的遭遇令人悲痛。

我一再呼吁,医学敎育不是仅敎导如何延长寿命,更要学习如何减少末期病人的痛苦,此说受到若干医界大老支持,更盼能获得全民的理解。

 

 

<刊于2020.06.26联合报A15「死能如愿,才是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