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小学课程中有一项族谱树(Family Tree)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透过访谈父母、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等,追溯父母双方家中至曾祖父辈的家族史,了解他们祖辈们的姓名、在何处出生、从事何种工作,以及家族从何处来等等,然后画出家族族谱树并在课堂中报告。所以美国人自小就经由学校课堂学习追溯家族血源,了解到历代祖先的族裔与迁徙背景。
美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依据美国之音中文网的报导,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首次允许公民确认自己属于一个以上的种族。人口调查表把种族(race and ethnicity)分为六大类:白人、非洲裔、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土着、亚裔、夏威夷土着和其他太平洋岛民、其他。到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甚至可以在亚裔下,勾选「华裔」,或者在「其他亚裔」的选项下,手写加注「台裔」。
美国是有名的民族大熔炉,台湾移民美国的侨胞在填写人口普查中的种族问题时,可以依认同自行认定重复选择「亚裔」、「华裔」甚至「台裔」,此为多元的族群认同;但是在国家认同上,则是唯一、无从选择的,所有人都是美国人。所以综合起来是为「亚裔美国人」(Asian American)、「华裔美国人」(Chinese American),或者「台裔美国人」(Taiwan American)。即使美国政府并不禁止双重国籍,但美国人民必须向美国效忠,在入境美国时必须持美国护照,且不论在何处居住或工作,都必须向美国报税,这是法有明订的义务规范,是不可因感性而凌驾的理性限制。
「认同」是近二十几年来国内外社会及人文科学中热门的研究题材,也是台湾社会重要的议题之一。族群认同虽然大多形塑于年轻至成年阶段,但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随着时空背景及环境变迁而改变。政治大学选举中心每年进行重要政治态度分布调查,资料横跨 1992 年到 2015 年,每年受访的二十岁以上成年人中,在面对自己是「台湾人」、「中国人」或是「都是」的族群认同选项时,选择「台湾人」的从1992年的17.6%,成长到2015年的59%;选择「中国人」的从25.5%,掉落到3.3;而选择「都是」的则从45.4%,减少到33.7%。由此可见,台湾的族群认同在改变,而且是十分明显的改变。但不管族群认同如何变化,大家身为中华民国国民,要向中华民国效忠,须持用中华民国护照出国旅行,并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享权利与尽义务的事实与现况,无法改变。
前总统李登辉日前投书日本杂志表示,不存在台湾与日本打仗(抗日)的事实,这样的意见自有台中雾峰林家的非武装抗日、蒋渭水等人推动鼓吹民权的启蒙运动,及魏德圣导演2011年电影「赛德克.巴莱」拍摄背景的原住民抗暴事件等史实可以反证。况且,身为中华民国的卸任国家元首,当初就职时曾庄严的宣誓效忠中华民国,即使是基于个人自身历史而来的认知,也不可有任何违反对国家认同及他自己誓言的行为。何况此番对日本的投书及对钓鱼台的发言,传播于社会大众之后,将进一步分裂及弱化台湾,此举不但令人遗憾,且该受严厉谴责。
期待我们的学校课程中,也有类似可供国民认识自己家族成员从何处来,以及追溯祖先迁徙历程的活动,以不带价值判断的方式,让我们的下一代从自身家族的故事开始探索,了解他们传承的血缘及文化特质,提供族群概念建构与想像的空间,并在逐步发展自我认同间。透由多元族群认同建构的过程,纾解及遗忘历史记忆所形成的痛苦与悲情,逐渐导引到对公共议题及民生问题的关注及讨论,甚至发展及凝聚民主宪政的共识,建构更稳固的国家认同。
<刊于2015.08.26苹果日报网络论坛「李登辉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