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超高龄社会发展法」迫在眉睫
杨志良、张美慧
高龄化政策暨产业发展协会
台湾将在2026年达到「超高龄社会」,即20%人口超过65岁。成功常是挑战的开始,公共卫生、医疗科技及健保等的进步及推行,导致寿命不断延长,加以少子化,高龄人口比率快速上升。台湾1993年成为「高龄化社会」,7%超过65岁;历经25年,2018年成为「高龄社会」,14%为老人;然后只再7、8年将达到超高龄社会,速度之快,直超日本。
日本政府为因应超高龄社会,二、三十年来首相多次主持因应对策,但仍面临重大的困境,特别显现在各社会现象及文学着作上。例如,除了蛋黄区外,房价大幅下跌30%以上,无人继承的土地合计已有九州大小。三线城市地方政府拍卖房屋需要倒贴(付钱给欲迁入者),以免无人居住及交税,地方医疗、路灯、垃圾清理无法维持。在文化上,除早年的《楢山节考》重新为社会大众关注外,《下流老人》、《七十岁死亡法案:为了国家,请去死吧!》等,充满悲观、无奈的着作盛行。而台湾除了经常有「照顾者」因身心俱疲,而将被照顾的亲人结束生命的悲惨事件外,台湾无人继承的土地也有金门大小。但种种征兆,至今并无任何政治人物(包括此次大选候选人及立委等)加以关注,台湾社会将逐步走向悬崖。
超高龄社会「不是」只有今日高龄者面对的挑战,而是未来青壮年,特别是婴幼儿世代将面临的挑战。目前50岁者,将至少有30多年要生活在超高龄社会,30岁者要活60年,青少年有70-80年要面对超高龄社会,因此今日在推动超高龄社会发展法,是前瞻性的,是为未来世代因应超高龄社会做准备。
超高龄社会以个人而言,至少要面对五项挑战,老身、老本、老居、老友及老伴等五老。第一要务是老身,老身不在,其馀免谈。今日长寿不难,但要活得健康快乐、活跃老化则不容易。老本则不能仅靠社会保障(不论军公教及劳保,少则七、八年,多则十数年就要耗尽),个人如何理财、储蓄则成为「终身志业」。老居也是重大挑战,目前居住在五层楼以下无电梯公寓的数百万人,多少人无法上下楼,特别是独居者,将来必如日本,死亡多日无人知。
哈佛大学一项追踪七十年的研究发现,健康快乐最重要的因子是有良好的社会互动与支持,然而台湾与其他高度老化社会的共同现象是「孤独」,由于少子化及都市高度流动,「独居」成为普遍的现象,孤独对个人身心健康伤害极大,英国面对九百万孤独者,特别设立孤独大臣(Minister for Loneliness )以因应孤独者的困境。
由于寿命延长,老年丧偶者多,或因现代社会追求个人自我发展,离婚机会大增。如何再寻求老伴,相互扶持,以增进幸福感、减少孤独,也是目前及未来的挑战。
至于社会群体,需面对的调适则更为广泛。个人的困境,常成为整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问题。以老身而言,问题是如何促进全民健康,老化、失能者的照顾,及健康保险的永续。医学从来只重视延长寿命(包括痛苦的生命),而延长活跃的生命、增进高龄者享有尊严生命的选择(如安乐死),均需社会采行集体行动予以因应。老本当然如此。老居可思考如何建构青银共居、老人住宅等。老友、老伴,则是否能打破今日「家庭的法律规章」,改为「邻近于亲」,没有血缘、婚姻关系,但有深厚情谊的共居者,也能享有某种程度的「亲属关系」,如代签「不再急救」的同意书等。
仿照北欧国家,大幅推动时间银行,建立社会互动社会,国内民间也在起步,更需要政府在法令规章、财力方面协助。
本会已召开乙次「超高龄社会发展法」修法暨超高龄审议式民主公民会议,期待各争大位及立委者,多加关注并采取相关行动,共同挑战超高龄社会的到来。
<刊于2019.07.25联合报A15「推动「超高龄社会发展法」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