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全民健康照護的挑戰

  • 2024-01-30
  • 蔡名喩
提供全民健康照護的挑戰
楊志良
2023/10/20

世界各主要國家,包括新進開發中國家的中國、泰國,越南,均已達成,或以達成提供全民健康照護(Health care for All)為目標,美國算是唯一的例外。美國雖有老人及窮人健保計劃(Medicare及Medicaid) ,但仍有12%人口,亦即3,200萬人沒有健保,且上述兩項保障計劃,除住院外,醫師照護及藥品都需另外購買保險。

然而已經辦理全民健康照護的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均面臨巨大的挑戰,其中以台灣為最。台灣少子化、高齡化較日本、歐洲各國更為快速,對照護的需求幾乎以幾何級數增加,但就業人口減少,照護服務的供給卻不斷萎縮,特別是護理師及醫師。再加上全球經濟萎縮及通膨,財源籌措面臨重大挑戰。
 
健康照護的人力供給,除了量及質以外,還需考量供給的結構。醫事人力需要與其他各行業競爭,想要減少人才流失,改善待遇及執業環境為首要。台灣醫師的待遇原本較東南亞其他國家為高,故有菲、馬醫師流入,然而如今我國這方面的優勢已經不再,且世界衛生組織一再強調,富有國家引進落後國家醫事人力是不道德的,反而應該 提供及協助落後國家的健康照護。所以衛福部應該整合各界專家,進行醫事人力調查及規劃,包括招考、教育、職業別、科別、地區分佈等,原先的醫療網計畫應檢討其成效,並再重新規劃。

1983年由魏火曜教授任董事長、本人主持的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及亞洲基金會,全力支持許子秋衛生署長辦理群體醫療執業中心計畫。先在12間衛生所試辦,由本人從事績效評估,因初步效果優良,試辦尚未完成便立即推廣至150所,根本解決台灣近半衛生所沒有醫師及護理師的困境。這些以公費醫師為主的衛生所主任,獲得與醫學中心醫師相當的待遇,且可回到原來受訓的醫院設診,雙向交流轉診。因為有醫師駐診,民眾信任感增加,反而對公共衛生業務推行有很大的幫助。近十年來,衛福部不再精進,衛生所主任缺醫師成為社會議題,回頭檢視當初成功的因由,進一步改進才是正道。

1986年更規劃全國醫療網,將台灣分為17個大醫療區及63個次區,在醫療飽和區不得再增設醫院,在不足區由政府編列100億醫療發展基金,獎勵民間設置醫療機構。此醫療網計畫逐步擴及急診、復健、精神科等,目前已達十期,大幅提升民衆獲得健康照護的可近性,這是台灣健保舉世讚許的因由。

在需求方面,可在質、量及結構上都進行大幅度的調整,首先是減少無效且痛苦的醫療。當年本人在立院答詢,稱癌末病人從事積極治療就是浪費生命, 被當天晚報及電視新聞痛批為失言,然而第二天安寧照護之母趙可式教授立即全力聲援,且有多位家屬投書,不知有安寧照護的選擇,導致疾病末期家人被氣切插管受盡折磨,結果只是多活數十分鐘,實在不忍。本人隨即規定住院須知增加此項說明及選擇。

傅達仁先生疾病末期痛苦不堪,只得前往瑞士從事安樂死。不分區立委楊玉欣力推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 為亞洲最先進的病人權利保護法律, 並經多次修訂更為完善。本人從2009-11年擔任柳營奇美醫院執行長,三年期間,即使在相對保守的南部民間,末期病患在醫師說明病情後,選擇不再急救者已在半數以上;依據本人觀察,目前在台灣已有八、九成民眾接受善終觀念,減少很多無效醫療,同時增進病人照護品質。

但是減少醫療需求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增進民眾健康。民眾最重要的健康照護者就是自己,對於沒有能力自我健康照護者,家人就是最重要的照護者,因此各國都將健康教育列為學校教育重要的一環,並且要求學校提供健康的環境以利學習;世界衛生組織並且倡議,各地方政府要由首長辦理健康城市,增進民眾健康,減少醫療需求。

若干醫界人士主張增加部份負擔,價量互動。但根據實證研究,此舉雖然可提升病患的費用認知,可能可以減少若干不必要的需求,但也可能阻卻必要的醫療照護,若以此為抑制費用及需求的方法,弊大於利。

生命誠可貴,何況人生只有一次,對個人來說,只要有能力,必定期望得到最好的照顧;但對社會而言,資源永遠有限,需要顧到成本效益,以及整體而非少數人的健康。最近報載某項罕病基因治療,每針4900萬,台灣共有八名該病孩童,全部治療需近四億,健保該支付嗎?生命無價但社會資源有限,如此龐大的費用,必然產生排擠效應,到底孰輕孰重?

在還有不少地區缺乏基層婦產科及小兒科醫師的現在,哪些新醫療科技應該納入健保照護,需要經過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的醫藥技術評估。目前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約需負擔四萬多健保費,社會整體願意負擔多少以維持全民健保,是主觀的價值判斷,也需要衛福部健保署進行民衆意願及認知基本調查,以獲得社會共識。

財源籌措是另一個重大議題,全民健保主要是以社會保險的精神,由個人、雇主及政府稅收的一部份(仍是來自就業者)負擔保費,但投保薪資如何計算,是否包括獎金及加班費等,均需思考。以往的改革均朝向擴大費基及加大投保薪資上限,增進社會保險的精神,讓收入高的協助弱勢者。當年本人將投保薪資上限50,000提升為182,000元(署長或部長薪水,近來提升至199,500),加上費率從3.55%提到高5.17%,讓全民健保從2011年維持至今。近日衛福部強調提高部分負擔,充其量只能拖延健保破產的時間,惟有從健康照護的供給、需求及財源籌措全盤考量,才是治本之道。當然這是巨大的社會工程,並且須獲得社會的支持認同,全民健康照護才能永續。

<上半部刊於2023.10.30聯合報D4「台灣全民健康照護的挑戰」>
<下半部刊於2024.01.29聯合報D4「搶救健保 全盤考量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