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 風暴因應之道

  • 2022-04-15
  • 蔡名喩
Omicron 風暴因應之道
楊志良
2022/04/10


年初本人曾經指出,依據物種演化的規律,病毒將從「低傳染率,高死亡重症率」演變成「高傳染力,包括疫苗突破,但低重症及死亡率」,所以Omicron將把武漢株、Alpha、Belta及Delta病毒株逐出地球而救人類。 雖然如此,但是因為被乘數非常巨大, 短期內只要死亡跟重症率達到0.1%或0.2%,就足以撼動社會,造成恐慌。以香港為例,七百多萬人口,最高峰每日有7萬人染疫,以這個比率,未來台灣每天有10萬人以上確診,也是合理的推斷;再看從歐美到日本韓國,不都是如此?因此之故,要根本放棄清零的想法,將足跡追蹤、集中檢疫、防疫旅館都拋在腦後。目前疫情指揮中心似乎正是朝向這個方向發展。

Omicron大流行會不會死人?生命誠可貴,但就如同感冒也會造成死亡,問題是會不會造成額外的,也就是超過預期的死亡?台灣就算沒有疫情,每年也要死亡十六、七萬人。以歐美來說,疫情是造成高齡者以及有其他傷病者的提前死亡,所以第二年的總體死亡率反而下降 。另外一個聽起來不人道的結果,就是他們的醫保、長照、年金的重大負擔因此下降,財政反而鬆了一口氣。

如何因應Omicron風暴?首先在戰略上要舉行全國防疫會議。這就是小英不如阿扁的地方,到目前為止,仍舊如呂秀蓮前副總統說的,是獨裁防疫,凡事指揮中心說了算,特別是陳時中。
第二點是將所有資料去除個資,提供學者專家從事分析研究。例如死亡者、有嚴重副作用者的性別、年齡、接種疫苗種類、原先有何傷病等,全部提供,如此才能知己知彼,訂出合宜的因應之道。

在戰術上,要將1922的線路及接聽人數擴大5倍以上,才不至於再發生2021年,染疫者連打了一兩天的電話,都得不到應有回應之事。

對於輕症者,被要求居家療養,應至少提供防疫包,裡面要有所有求助單位的電話號碼、口罩、體溫計、血氧機等物,並告知缺氧到何等程度,就應該通報相關單位等等。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全民相互關懷的機制。台灣獨居者甚衆,特別是高齡者,因此要建立一套制度,每天都能相互關懷,免得在家快樂缺氧而死都無人知曉。當然,可以先從家人親朋好友開始,鄰里長、衛生所人員等協助推動安排,務求一個不漏。

至於政府,該積極進行的,如安排重症者住院治療,購買相關藥物,鼓勵高齡者完成第3劑接種等,就不在話下。

這個政府的防疫重大缺失不知凡幾,例如從國外回來先普篩,再送防疫旅館,學者專家不知說了多少次,卻直到最近才辦理。疫苗採購、強行通過高端疫苗亦是如此。高價口罩、高額的試劑、PCR、不知撈了老百姓多少錢,反正監察院跟立法院是我家開的,能奈我何?台灣防疫成功都是台灣人民、地方政府醫護人員的辛勞,但是將人民當草芥的大官們,不斷大外宣,把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你是老百姓,能不生氣嗎?


<刊於2022.04.13聯合報A11「Omicron風暴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