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保費及學費都不該漲?
楊志良
2012.12.20
上個月在某國立大學演講,結束前同學提問,學費該不該漲?我的回答是,該漲或不該漲,視各國財稅狀況而定,北歐國家多採低學費,甚至免學費政策。
以德國為例,從小學到博士幾乎都不用付什麼學費;瑞典、丹麥、挪威大多如此,為什麼這麼好康?因為他們的稅賦占GDP很高,2012年德國的稅占GDP是40.6%、法國44.6%、瑞典47.9%、丹麥49.0%,幾乎一半所得都交給政府,政府有錢好辦事,當然大學學費可以很低或免費。
美國、日本是很資本主義的國家,稅占GDP是26.9%及28.3%,因此美國的州立大學有州政府的若干補貼,學費較低(對州民而言),對州外居民及外國人則多反映成本,私立大學更不在話下。日本也如此,但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對傑出有潛力的人才,則提供優厚的獎學金。
在審查二代健保法時,衛環委員會的立委主張,政府負擔的健保經費總額,從目前的34%提高到40%。這對健保及衛生署當然是好事,最好比照加拿大的全民健保,或英國的國民健康照護(NHS),民眾不用繳健保費,完全由政府負擔。
健保經費缺口 只能靠調漲
政府提高負擔,一方面民眾的費率可以下降,同時減少稽徵保費的困難。但如此至少增加政府支出400億,不但排擠政府其他部門支出,且最可能的是排擠衛生署其他衛生支出,如防疫、食品衛生、預防保健等,因此我們極力反對,最後通過的法案是,政府負擔從34%提高為36%,每年約增100億元。
健保經費有了缺口,除盡量減少浪費外,在目前稅制下只能漲健保費。
台灣萬萬稅,但實際稅收占GDP只12%,是日本、韓國一半不到,是個極右派的政府,維持低學費政策,就是低教學水準,在全球化下,必然影響優良教師的聘任及教學設施。
又目前從富有家庭出生者,有較優良的學習環境(如補習、進著名的小學、中學),也較能考上國立大學,而較私立大學享有較低學費;但非必然較私立大學學生有較高的天賦或努力,或畢業後對社會有更多的貢獻,但稅制相同,也就是弱勢者繳稅,補貼富有者,不公不義。因此公立學校學生應依成本交付學費。
健保想要永續 節流還不構
政府稅收少,對健保補貼少,健保要永續,除節流外,只能加健保費。
為何這些北歐國家的人民,享有低學費,及幾乎不用繳健保費,而願負擔高額的稅賦?他們都是民主國家,為什麼政黨們不高舉減稅的大旗,以爭取選票?
抽取高額稅賦 須符3條件
民主國家能對民眾抽取高額稅負,至少要有三個條件:
1. 政府提供民眾高水準的福利服務。從母親的子宮內到墳墓,低或免學費及免費醫療,是其中之一。他們交了稅,也就不需儲蓄,領了薪資就花掉,因不用煩惱生老病死、失業、殘疾或學費,也就是用社會儲蓄,代替了個人儲蓄。有些人沒能力儲蓄,或儲蓄失敗,富人也常將個人儲蓄移往國外,社會儲蓄則沒有這樣的問題。個人儲蓄率高的國家其實是社會保障低下的國家,是落後的象徵。
2. 政府清廉、決策透明、公民參與。因此甚至少蓋蚊子館,貪汙更是罕見,民眾覺得繳的稅,就算沒有物超所值,至少也值回票價。
3. 民眾有強烈的休戚與共的社會認同,大家願高度的互相幫忙。是不是一個高水準的現代民主國家?國民是否認同這個國家?或是個隨人顧性命的國家?從稅賦比率占GDP百分比就可判定。
民眾愛心滿滿 聞加稅就罵
台灣民眾具高度相互扶持的愛心,印尼亞齊省海嘯、大陸汶川大地震、日本311海嘯,台灣捐助在國際間數一數二,更不要說我們自己的921地震及88水災。捷運上既使人滿為患,車上沒有老弱殘幼,博愛座卻常是空的,何等偉大愛心滿滿的人民,但一談加稅或繳費給政府,必然群起反對,稅制不公不義,浪費貪瀆,使台灣成為一個不願由政府做為相互幫助的平台。
台大學生曾嗆主張提高學費的校長,若干民眾反對健保調整費率,其實他們嗆錯對象,應該是無能從事稅改的官員、民粹的立委、操弄政客及媒體的財團。有享受就要付出,大學生帶頭只求自己少付學費,或民眾倡議降健保費卻不明真相、不願付出。是否也應認真思考,如何共同塑造一個公義的社會。
<刊於2013.1.8聯合報D2版-「楊志良:健保費及學費都不該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