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取財」救健保

  • 2019-09-16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恐嚇取財救健保

楊志良教授

2019.07.22

自從解嚴以來,選舉萬歲,有票最大。選舉靠感性,治國則要靠理性,政治人物若一再以感性掛帥,理性擺一邊,則民主成為民粹,國家危矣。

台灣「陰錯陽差」,在各界及朝野人士共同努力之下,全民健保自1995年實施,且成為世界上公認數一數二優異的健保制度,不但是穩定台灣最重要的社會制度,也減緩了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只要不是「標準的」台灣人用了健保,就有國人站出來指責,健保成了國人對國家認同的象徵。

然而台灣近二十年來民粹當道,健保也成為其中一環。民眾不斷要求增加健保項目,醫界不斷要求提高支付標準,但是只要健保局(今為健保署)想要調高費率,首先衛生署長(今衛生福利部)就有意見,更不用說行政院了,健保實施至今,行政院沒有一次挺過費率調升。

2002年,健保財務實在撐不下去了,衛生署長李明亮只好在宣布費率從4.25%調到4.55%後,下台平息眾怒。再之後的衛生署長過不了幾天好日子,又入不敷出,東拼西湊,稱為「微調」;至2009年,累計逆差已達600億,只得向銀行借款。但若一再借款支付醫療費用,健保哪能不倒?

2009年8月4日,劉兆玄院長召見,要我擔任衛生署長一職,我即提出要求,健保已虧600億,就任後要調高保費,否則健保無以為繼。他回說:「當然。」再提出二代健保已研議近十年,應該推動立法,他也回說:「這要辛苦你了。」本以為這兩項要求可讓劉院長「知難而退」,另請高明,沒想到他一口答應,反讓我無路可退了。

兩天後的下午,我從葉金川前署長手中接下印信,第一件事就是宣布調整健保費率。不意外的,當晚各界及媒體立即開罵,還好是劉院長應允,不然只怕三天就下台了,但自此獲得「白目署長」封號。

一個月後不幸發生八八水災,劉院長雖盡心盡力救災,卻因「理髮」下台,由吳敦義院長接任。吳院長來電要求續任署長一職,但我立即前往中央黨部晉見請辭,結果與劉院長的對話重複了一次,只好苦撐。

第一次參加立法院總質詢,某立委即要求承諾在任內不漲健保費,本人回以二代健保公民會議結論:「健保不能倒,醫療不能少,費用不能漲,那只好請上帝或佛祖來當署長。」立委無言以對,本人從容下備詢台。

然而和前朝扁政府時期相同,為了調整健保費,我一再向院長提出各種精算及方案,卻一再的碰軟釘子。署與院不同調,媒體多有報導,馬總統只好來電召見,在小型會議室討論,另一人為當時總統府副秘書長高朗。

本人簡要報告健保財務及調整保費的必要性,特別強調若不調整,再來的總統大選期間,健保虧損必在千億以上,將成為大選期間重大議題,嚴重影響選情。於是健保費率從4.55%調到5.17%,投保薪資上限從13萬調到18.2萬(部長薪水)。期間當然有不少「民粹」枝枝節節,及北高兩市地方政府欠費等問題,然而2012大選,完全沒有健保議題。

過了總統、院長兩關,民眾方面更為重要。為了順利調高健保費率,不論哪個媒體或團體邀請,我一定親往說明報告。尤其希望基層民眾了解,投保薪資上限18.2萬,是3萬者的6倍,但就醫時兩人待遇完全相同,健保財務穩定對基層民眾最為有益。至於低收入及中低收入者,政府本來就有各種補助減免辦法,更不受影響。

衛生署又製作三張彩色海報,張貼各醫院診間,比較台灣及各國醫療費用,及中、低收入者健保的獲益情形。李家同、孫越、陳樹菊、林納修(獼猴爺爺)等社會公益人士,均免費拍攝短片,說明健保效益及調整費率的必要性,製成光碟要求各醫院在診間播放。

半年後的2010年4月,費率從4.55%調到5.17%,健保財務獲得極大挹注,馬上由虧轉盈,累積安全準備金。至於二代健保又是另一個「故事」,因為不能實施家戶總所得,所以增加了2%的補充保險費。

經過這兩項努力,健保安全準備曾達到4.69個月,超過2,400億。然而台灣再過6、7年,就要成為「超高齡社會」,20%為老人,用錢的人多,交錢的人少;需要照顧的人多,能照顧的人少,不出5、6年,健保又要面臨財務危機。

而各縣市長仍在倡議65歲以上免健保費,健保不倒,民粹不止,中華民國怎能不亡?

 

<刊於2019.09.11聯合報A13「「恐嚇取財」救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