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大政府 福利國」

  • 2015-04-29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實現「大政府  福利國」

 

網路上對我提出ATM手續費多收5元的政策,討論非常熱烈;也很多人不以為意,認為不該對平民課徵齊頭的定額稅。這裡明顯有個誤解,但這也凸顯大家對社會福利國家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恰好我就拿這個例子來跟大家說明,其實這筆錢不是由領款者支付,而是由銀行來支付。試想,你每領一筆錢,銀行就出5元,支付你小孩的幼兒園照護費用,讓家家幼兒都能納入公立托育。這不是很好嗎?

 

為什麼我第一個想到金融業?看看去年底的資料,2014年是臺灣金融業成立以來最賺錢的一年。包括壽險業、證券業、銀行業,三業全年獲利賺逾5,000億元,創下獲利新高。我們金管會的曾主委更保證,未來金管會會有更多金融開放,金融業獲利還可能更高。光看這些訊息,實在很難想像金融業之前曾遭到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一連串打擊。

五千億元是什麼概念?就是全民健保一年的總額。一個產業的獲利竟可抵的上該國全國的醫療支出,利益何其龐大。就算這些都不清楚,其實只要看看金融業的薪資排行,就可以知道獲利多麼「豐厚」。

 

但這裡必須要嚴正聲明,我絕對不是反商。相反的,我反而要更促進金融業的發展。既然臺灣金融業的瓶頸是不夠開放,那我就讓金融業務政策更開放,讓產業獲利更多。但相對的,賺的錢取之於社會,就得用之於社會。這就是回歸「分配正義」,創造社會進步、全民共享、利益歸公的理念。而利益的分配,就需要借重大政府。所以必須先有「大政府」,才能有「福利國」。

 

各位看倌現在心中一定冒出這句話:「說的出,卻不一定做的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沒有人相信現在的中華民國政府,不管那個黨來都一樣!或許有利產業政策的部分還有人相信會實現;但要相信分配正義政策能實現,困難度是很高的。這個信賴感,經過三任六屆總統的胡搞瞎搞,信心已經蕩然無存。

 

當然楊某我也不妄能以一擋萬,以為我楊志良就能對抗整個官僚體制、政商結構。也因此,我提倡的「指定用途稅」概念才會這麼重要。因為指定用途才能專款專用,而專款專用才能透明公正。過去稅收採大水庫的概念,難免藏污納垢。但只要專款專用指定用途,就能攤開讓國會監督、全民監督。這國際上早就不是新概念,歐洲政府普遍課徵環保稅或者綠色稅,支援環保相關的活動;北歐國家還有課徵社會保障稅;台灣健保更是最完整的示範。這操作起來絕對不困難。

 

大家或許覺得「分配正義」只是口號,懷疑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政策的推動感到陌生。但是我們必須深刻瞭解,這絕不是什麼新東西,而是我們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立國根本。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在中華民國憲法中,刻在你我每一個中華民國國民基因裡的東西。如果還有疑慮,懇請各位回頭想想,莫忘立國初衷。

 

 

<刊於2015.04.29蘋果日報網路論壇《實現「大政府福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