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增加醫療支出 能改 善全民健康?
楊志良 教授
2023.06.19
2023.06.19
最近醫界呼籲台灣應增加醫藥投資,加速引進新醫療科技與藥品。這些論點有些確是實情,例如台灣的總體醫療支出,包括健保及自費,每人每年費用約為53,000元(1,750美元),是中高所得及OECD國家的後段班。新藥、新科技的引進,從食藥署的核可到健保署的最終納入健保給付,都確實滯後。
從全球總體觀察,醫療支出與國民健康確實高度相關,若由此便推論,要改善全民健康,就要增加醫藥衛生投資,是耶?非耶?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的答案,居然是在增加基層衛生投資的同時,同樣或更重要的是,提升婦女的受教育年限。只要婦女多受教育,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平均餘命,均可獲得改善。
因為後段班的國家,不只是醫療支出,從基本的安全飲水、食物營養、基層社會組織,樣樣都缺乏。而婦女是家庭內最重要的健康照護提供者,婦女教育水準提高(empowerment,賦能),就同時提高了家庭生產力、改善經濟。
但改善全民健康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聯合國及世衛都沒有、不敢,也無能提出的,那就是政治安定、政府賦能。台灣近年發展遲滯,就是因為如此。
除開後段班貧窮、動亂中的國家,可以發現人均醫藥衛生的投入(或稱支出),便與人民的健康水準幾乎無關。例如美國每人每年醫療支出達11,172美元,是台灣人均的6.38倍,並擁有最先進的醫療科技,但全部健康指標,不論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平均餘命,均不如台灣。
更有趣的是,被美國長期禁運的古巴,國民的各項健康指標均與美國相當,平均餘命甚至高於美國。台灣每百萬人擁有的高端醫療設備,如CT、MRI、高能粒子治療機、放射性同位素診斷,均多於英國,然而國人享有的健康水準卻遠不如英國。台灣的醫療科技被評為亞洲第一,但健康水準卻差日本一大截。
國際上有多個組織從事國家健康排名,台灣雖以全民健保著稱,但不論何種排名,均不在前三十名。以彭博社的182國排名而言,西班牙第一,其餘除了日本第三、新加坡第九、澳洲第十之外,均是歐洲國家。
社會的健康,是造成台灣跟美國全民健康落後的重要原因。2022年台灣因為車禍死亡2,990人,受傷高達47萬6,376人次;該年美國因為槍枝事件死亡高達4萬4,290人,高度影響兩地的健康水準。
醫療衛生體系只是社會體系的一環,近年來由於藍綠惡鬥,和中或抗中路線分歧,台灣南北、貧富、階級、世代等對立,民生問題有三缺,產業發展有五缺,詐騙、擄人勒索、槍擊案件頻仍。社會價值崩壞,年輕人普遍不婚、不生、不養、不活(自殺),沒有前景,家暴、虐兒、虐老、詐騙、暴力犯罪大增,貧富差距加大,有社會解組的現象。社會的不健康,必然影響人們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宏觀而言,必須減緩臨床醫學的投入,增加預防保健的佔比,從目前不及1%,逐步增加至3%。
<刊於2023.06.19聯合報D4「單靠增加醫療支出 能改善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