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個好政見
楊志良
2016.02.28
少子化是個國安問題,但一直沒人提出可行的具體政見,日前葉宜津立委提出每名18歲以下孩童,每月三千元養兒津貼,引起廣泛討論。
養育身心健全的子女,是父母對社會最重大的貢獻,因為未來從處理垃圾、開計程車,到當照服員、警察、軍人、醫師、護理師、工程師,甚至創業成為企業家等,服務社會同時繳交稅金,莫不由現今的孩童、未來的青壯年負擔。養兒育女成本甚高,托嬰、托兒所費不貲,若當全職父母,則減少甚多就業收入(機會成本),至於精神心力上的負擔更不待言。因此幾乎所有國家都對養育子女給予協助,義務教育、免費兒童醫療、減免稅賦等等,友善育兒家庭。這不但是社會學界的主張,經濟學界也莫不如此倡言,芝加哥大學諾貝爾獎得主海克曼(James Hockman)就說:「我們今日為弱勢兒童所做的投資,有助於促進社會流動,可創造機會,並孕育一個更有活力、健全且包容的社會與經濟。提高兒童福利津貼,讓孩子不愁衣食,就能在學校更專注學習;不再面對貧窮陷阱的家庭,也會多投資在自我培訓,成為雇主企求的技術勞工或工程師」。簡單的說,就是以前子女是家族共同扶養,但現代社會都是小家庭甚至單親家庭,所以大家交稅由社會共同扶養。
而台灣目前教育及財富世襲化、階級化,每天不知有多少孩童因為三餐不繼,從小需謀取生活費用而未能獲得良好的營養及學習機會,未能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幫助偏鄉孩童生活與教育的人士,特別令人尊敬,如嚴長壽等人。台灣目前有35%以上的孩童,生活在家庭中位數收入的60%以下的家庭(國際上貧窮兒童的標準),可知有多少孩童減損了良好發展的機會,對台灣的社會與經濟造成多大的損失。開放每月三千元的孩童津貼,必然可使大量的中低收入孩童,獲得更好的照護及良好的學習,充實社會的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因為依照國際經驗,發放兒童津貼,貧窮孩童率馬上下降。
然而,就算是在今日少子化下,每月每人三千元,每年也需將近1670億,是全年政府預算的十分之一;若只發放15歲以下,也要千億,這筆錢從何而來?開福利支票,沒有一併提出財務計劃,就是假政見,至多是半個政見,因此一提出來,贊成或者有,罵聲也不少。
沒錢萬萬不能。不加稅,這筆預算就會排擠政府其他施政或債留子孫;若提高綜所稅,台灣因資本利得幾乎不交稅,馬上懲罰受薪的勞動者;提高消費稅,也對景氣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最適合的應該是資產持有稅。台灣房屋稅加地價稅只約實價的千分之一,比歐美日的至少百分之一相差甚鉅,問一般民眾每年交多少房屋稅、地價稅,十之八九都答不出來,因為金額有限而無感,所以大有利於炒房。若調高至實價的千分之二或三,就有相當的財源,但炒房的、建商們,一定又有一堆理由反對。其實今日房價看衰,最大原因就是炒房太過,空屋太多(官方數字是80萬戶,學界估計150萬戶,因炒房者一家多口,每人可掛一戶)。若從長遠來看,增加房地產持有稅,挹助孩童補助,有助於穩定人口,提升青少年未來就業能力,就可提升購屋人口及能力,反而有助於房屋的銷售及價格的穩定。相關業者會有此遠見嗎? 保証不會, 必然群起反對, 不然那像台灣。
然而地價及房屋稅是地方稅,地價又有公告地價、公告現值及實價,地方諸侯都做濫好人,課稅基礎的公告地價偏低,且各縣市不一。「事情不大,問題不小」,若要求地方政府統一辦理發放,結果就是民眾的福利政府不敢不給,但地方就是不配合,寧可把錢花在放煙火、政策買票,所以馬市長欠馬總統地方應負擔的健保費(始祖卻是高雄,最後由中央買單才算解決,目前高雄又欠勞保費百億,因此葉委員為德不卒,多想點辦法吧!)就算是有了財源,發放對象要不要排富?排富要訂在哪個水準?又不知道要吵多久。
至於反對的朋友,特別是打算終身單身或無子女者,他們反對不能說沒有道理,但要下決心,將來老、殘、貧一切自理,絕不依賴社會、不需要年輕人負擔及照顧。最絕的是,不知哪門子的經濟學教授,居然在某電視台上大言,發放育兒補助對無子女者不公不義。難道世上絕大部分的經濟學者全是白癡?難道不知北歐國家提供高額育兒的補助,結果平均每名婦女生育2人,是經濟成長良好、社會安定的幸福國家?台灣有這樣的經濟學教授及媒體,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台灣培養出了無子西瓜,但也同時發展出無子社會,每隔一代就少一半人口,台灣就等著消失吧!
<刊於2016.3.1蘋果日報A12-「葉宜津的半個好政見」>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0301/805447/applesearch/%E8%91
%89%E5%AE%9C%E6%B4%A5%E7%9A%84%E5%8D%
8A%E5%80%8B%E5%A5%BD%E6%94%BF%E8%A6%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