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誰的錯?

  • 2014-03-31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是誰的錯?

楊志良

2013.03.19

    2013年在台灣舉行的一項座談會中,學生問二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關青年畢業生失業問題,這二位學者回答「當然是學生的問題」。遠見天下創辦人高希均面對類似的問題時也直言,很多人雖然完成學業,還是靠父母照顧,但其實工作要自己找,「政府沒有欠你,是你自己欠自己」。

這話說得不錯,再壞的時期、再惡劣的環境,都有人創業成功,飛黃騰達。成就與學歷也沒什麼一定的關係,比爾.蓋茲及賈伯斯均大學沒畢業,王永慶只小學程度,郭台銘也不是什麼台清交的高材生,不也在產業上雄霸一方,富甲天下,數錢數到手抽筋。

    還有認識的修車行老闆與水電行老闆,都向我抱怨,即使願意支付比22K高2-3倍的薪水,還是找不到年輕工人,直說三、五年後只得關門。其他焊接工、裝潢工等的工頭,都有相同的困擾,一位熟練師傅工資甚至可達6、7萬以上,但仍常找不到人。有工作不做、有錢不賺,一畢業只想找一個錢多、事少、責任輕還要離家近的工作(這沒什麼不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是要評估自己有沒有這個條件),從個人或微觀而言,找不到工作當然是個人的責任。

    然而從宏觀的角度觀之,今日年輕人身處的社會環境又是如何?政府貪腐醜聞從不間斷、蚊子館蓋不停、政商民代勾結炒地皮已成常態、政府施政不夠透明,浪費成性,因此民眾不願加稅。稅改無望,政府必然又小又窮,因此不但對教育、研發投入不足,政府還因為缺錢,帶頭採用派遣工,且以勞動部為甚。對家庭支持也嚴重不足,造成年輕人不婚、不育,嚴重侵蝕國家未來的根基。

    由於政商勾結嚴重,政府財政經濟政策乖張,致使經濟成長的果實絕大部分經炒房、炒股,轉移至少數財團,且幾乎不用納稅。也就是整體國家經濟政策貶抑勞動價值,經濟雖然成長,薪資反而倒退十六年,絕大部分稅賦由受薪階級承擔。在此政策下的結果,就如行政院主計處的公佈,30歲以下就業人口,60%以上月薪在3萬以下,一年不吃不喝也不夠買都會區一坪老舊公寓,怎能不叫廣大年輕人懷憂喪志?因為再怎麼努力也逃脫不了22K的宿命,不如過一天算一天。

因此宏觀而言,如果是很多年輕人,而不是少數人找不到工作,社會(政府)當然要負相當的責任。若為激勵年輕人奮發向上,說是年輕人「自己欠自己」當然無妨,但在批評年輕人是草莓時,也應對社會的高度不公不義說幾句公道話吧!

<刊於2014.03.20蘋果日報網路版專欄-「都是年輕人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