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全民健保永續?

  • 2023-08-18
  • 蔡名喩
如何讓全民健保永續?

楊志良教授
2023.08.10


如何讓全民健保永續?醫界朋友,特別是醫院管理者,標準回答就是加錢。因為台灣全部的醫療保健支出,佔GDP只有6%,比起南韓的8.4%、日本的11.1%、OECD國家多在12%左右,少了許多,更不用提美國的18%了。但是靠增加健保費以及提高部分負擔,且不論政治上會遭遇的困難,最重要的是,這並不能根本解決全民健保的困境。

近日,台灣藥品行銷及管理協會理事長朱茂男,舉辦了台灣全民健保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研討會,參加者收費2,500元,竟然高朋滿座。又因為是民間舉辦,可以暢所欲言,健保署特別重視,派所有一級主管全程參加。本人被邀為主講人,最先考問與會的官員及專家,台灣的健保最缺什麼?非常高興竟然有兩位答對了,一是缺人,二是缺「健」保。

在缺人方面,臺北市聯醫的護理師最近集體到市聯醫的總部抗議,護理界撐不下去了。台灣1948年新生兒有41萬多,由於醫藥衛生進步,近九成都可以活到65歲,所以今年增加30多萬老人要照顧。但去年只生了13萬個小孩,請問再過18年,能招到護理師嗎?其他各類的醫事人員呢?屆時保證連最熱門的醫學系,都因缺人而有缺額。

第二點是缺「健」保。1987年,經建會蔡勳雄處長交代本人成立全民健保規劃小組,我提出全民健保應該包括目前未提供的預防及健康促進,他當場同意。然而不論在一代健保立法或二代健保修法時,除極少數醫師外,都認為全數健保費用應該由醫師使用,預防保健則另由公務預算支應(但財源都已被健保收納了) 。醫界影響力甚大,所以本人為文指出,「台灣只有全民醫保,沒有全民健保」,成為名言。

那麼台灣全民健保就沒救了嗎?不會!因為台灣很多民眾都在自我健康促進,而且累積很多社會資本,只是地方及中央政府都沒有加以鼓勵及利用。就以新北投七星公園為例,每天早上五點半開始,就陸續有四團朋友集合,做健康操、打太極拳等等。這些團友除了運動健身,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人際連結。如果今天一位團友沒來,會發生什麼事?通常是一人有難,十方支援,大大減少最傷害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孤寂感。

七星公園的對面是北投公園,不遠處就是有溫泉泡腳池的復興公園,再不遠還有長安公園,每個公園最少有兩、三個團隊在活動。光北投區就有六十個公園綠地,如果推算到全國,可以想像有多少人在健康促進,這是何等巨大的社會資本。

每個讀者都不妨想想,萬一驟然遭逢巨變,你有多少朋友是只要你開口,就必然願意提供協助的,這就是你的社會資本。但台灣苦人多,有些人就是連百元都借貸無門。

台灣最近一年,家暴超過一萬二千件,虐兒一萬一千件,虐老近萬件,青少年自殺自虐超過萬件,這還是有案可查的,黑數更不知道多少。這些公園中參加健康團體的朋友,可由區長、里長、里幹事,予以登記、鼓勵,讓領隊者協助關注社區中虐兒、虐老、家暴、孤獨的個人及危險家庭,有些可以直接協助,有些可交由社政單位幫助。再聯合社區家庭醫師,辨理論人計酬制,不但增進健康,對地方治安及環保也大有助益。

如何善加利用這些龐大的民間社會資源,才是各位政府官員以及總統候選人、立法委員候選人,應該關注的議題,也是健保真正永續之道。


<刊於2023.08.15聯合報A11「如何讓全民健保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