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造福或禍害人類?

  • 2020-12-29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科技造福或禍害人類?

 

 

楊志良教授

2020.12.16

 

 

人類萬能!近數十年的科技發展,已讓人類能想像到的,原以為是科幻的場景,幾乎都已實現。就拿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來說,他有千里眼、順風耳,今日人人打開手機就能做到;翻個觔斗十萬八千里,人造衛星早已脫離太陽系進入無垠的宇宙;拔根毫毛吹口氣就有成千成百個孫悟空,而人類也已能複製各種生物,包括靈長類的獼猴,尚未複製人不是技術不行,而是因為倫理問題。其他如機器人、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無人機、遠距醫療、基因改造及治療、製造各種疫苗預防傳染病,甚至讓疾病從地球上消失(如天花及小兒麻痺)等等。人類科技上窮碧落下黃泉,如〈大學〉上所言「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說「目不暇給」。

 

但,人類更幸福了嗎?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生技公司孟山都研發各種新品種作物、基因改造作物,先不論是否帶來危害,至少促進了農作物大量增產,但人類有因此而如聯合國所說,能免於飢餓的自由嗎?看看今年感恩節,世界第一強的美國,各州在「食物銀行」前排隊只求果腹的人龍,簡直見首不見尾,更遑論開發中或貧窮國家了。201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公布,全球有十億人口每天處於飢餓狀態,但另方面,丟棄浪費的食物達13億噸。何以如此?顯然是分配制度發生了問題。

 

新品種作物因可適應更嚴酷的氣候及土壤,抵抗病蟲害,所以產量增加,但反而造成人類社會更多的不幸。因為最優先獲得新品種的,通常是大農及富農,雖農產品價格會因產量增加而下降,但仍有巨大的利益;而小農未能及時跟上新農業品種及科技,產量又少、價格又低,收入反而減少,此常為土地兼併的重大原因。生於清末的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在1930-43年間推動農村建設改革,即著眼於此。台灣1950代起,在美援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將農作物和家畜品種的改良直接引到基層農村,配合灌溉、土壤改革、農村信貸及合作社,加上土地改革,農村整體復興;再以農業支持工業,造就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完全擺脫前述農業科技反而給農民帶來的苦痛。

 

近代科技,如自動化,讓多少技術工人、藍領階級工作沒有了;資訊化及AI,讓多少中低階白領階級失業,未來連放射科或內科醫師也逐漸被醫學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所取代。

 

美國有第一流的醫學院及生物科技人才,然而此次新冠疫情卻最為嚴重,染病人數世界第一,死亡人數直追越戰或韓戰死亡人數。美國人的平均餘命、孕產婦死亡率及嬰幼兒死亡率的控制,均遠不如台灣,但平均每人醫療支出是台灣的2至3倍,可見醫療科技與公共衛生制度,是不同的兩件事。

 

總而言之,只有科技創新未必能造福人類,還須加上良善的制度。

 

然而人類在尋求最適政治上,卻屢屢受到重大挫折。著名政治經濟學者福山,在1990年東西德圍牆倒下時,宣稱在資本主義下的民主制度,是人類終極的「良制」,可惜不數年就被法國的皮凱提以實證推翻,福山也自承錯誤。至於另一極端的中共或北韓的社會主義,拜今日科技如人臉辨識、網路控制之賜,人民完全沒有自由及尊嚴。目前為止,或許只有北歐小國的社會民主制度可以帶來幸福,但仍有待觀察。

 

 

<刊於2020.12.24聯合報A13「科技造福或禍害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