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健康照護

  • 2021-03-16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健康照護

 

 

楊志良教授

2021.02.24

 

現代醫學突飛猛進,新科技及藥物不斷的創新研發,例如抗排斥藥物及基因配對,使得器官移植成功率大為增加;達文西手臂的微創手術、遠距醫療及AI技術,甚至可達到越洋開刀,精準到完整的切除病灶而不傷及正常組織。醫師不再只是檢視整個系統、器官、組織,而是可審視細胞內某個染色體的某段基因,甚至基因內某幾個分子。基因檢測甚至修補,可用以客製精準醫療,同樣是乳癌患者,依型態決定是全切除或局部摘除,或給予不同的藥物。免疫療法可透過各種方式,增強、活化患者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在影像醫學上,X光是百年前的老科技了,CT、 MRI、PET直把人體層層穿透,呈現在醫師面前。新藥物有效治癒以往的絕症,一如C肝的新藥,幾乎可以把患者100%治癒。

 

台灣對於新藥、新科技的引進不遺餘力,醫療科技水準被認為是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然而以最重要的健康指標「平均餘命」比較,在40個先進國家中,台灣只落在26位;如果進一步比較「健康的平均餘命」,台灣的名次更是在後段班。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台灣的平均餘命延長了,但失能的平均餘命擴張了,原因是只著重在微觀的疾病醫學,而忽略了宏觀的健康照護。病友們一再強調及爭取,能夠獲得最先進的醫療以延長壽命,但社會整體卻忽略了如何讓大家不進入罹患疾病及衰弱的狀態。

 

多項研究均顯示,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醫藥占10到15% ,遺傳也僅是如此,7成以上是「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哈佛大學一項對哈佛學生及同年齡波士頓青年人的長期追蹤研究,延續了70年,歷經4位主持人,發現影響健康及幸福的因素,是他們的家庭及社會人際互動。另有多項研究均顯示,相互扶持多的社區,和有機會就要佔你便宜的社區,居民在健康上有很大的差距。進一步探討發現,是因兩地居民腎上腺素分泌的程度不同,不安全社區的民眾比較常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三高、癌症、精神疾病及暴力死亡明顯較高,至於社區的飲水、排水、空氣、噪音,均會影響民眾的健康。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一再倡議,政治人物需要負責建立健康都市。

 

更有趣的是一項對中老年人的研究發現,在控制其他生理因素後,預測存活年數的最佳預測因子,居然是「自己覺得還可以活多久」,因為這會影響他的生活型態,如運動、均衡飲食、解除不良生活習慣、經常研究如何健康長壽等。

 

健康故然是個人責任,更是社會責任。如果你生在美國,在川普治理之下,罹患新冠肺炎及死亡的機率,就遠大於參加一次大戰、二次大戰及越戰。生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人,或在抗日戰爭、國共戰爭,一直到文革年代的人們,罹患疾病及死亡的機率,就比1950後生活在台灣的人不知高出多少。更高的層次如地球暖化、海洋汙染、物種的加速滅絕,更廣泛的影響全人類的健康,健康長壽,絕不僅是醫學的發展,或某一項治療的突破而已。

 

台灣有亞洲最先進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及「病人自主權利法」,讓病人有權選擇不再延長無意義的痛苦生命,此有待健康照護體系的強力推動。台灣只有「醫保」而沒有「健保」,應從事整體的興革,讓國人健康快樂直到好好說再見。

 

 

<刊於2021.03.15聯合報D4-想要「好好說再見」 不能只靠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