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嚴正面對,削減毒害

  • 2014-05-09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嚴正面對,削減毒害

楊志良

2014.04.25

 

    毒品為害之烈,眾所皆知,尤以鴉片類,包括其延生的嗎啡及海洛因。

 

    目前監所及勒戒所一直維持3-4萬名煙毒犯,占矯正機關收容人犯的3-4成,造成監所超收20%,擁擠不堪,管理及生活品質低下。令人警示的,煙毒販不斷年輕化,青少年比率從97年的14.5%升至近年6成以上。更嚴重的是所有勒戒者離開矯正機關或勒戒所後,除少數意志堅定,特別受到宗教力量支持者外,幾乎九成以上再犯,無法脫離苦海。因此社會對煙毒犯所支付龐大的社會成本可謂是「無效矯正」,更有甚者,長期使用毒品常造成腦部病變,無法自我控制,常為購買毒品,不擇手段,甚至對自己的親人長輩痛下毒手,加以殺害,更不論隨機搶劫、殺人,有時只為區區數百元,這些毒癮者可謂已經精神喪失成為社會上的不定時炸彈。又由於在黑市販賣的毒品純度不一,癮者甚難判斷,且在毒癮發作下,每每吸食使用過量造成死亡,每年在10-20人左右。

 

防治毒害,首在消除毒品市場

 

    煙毒造成台灣莫大傷害及無可計數的社會成本,多年來結合司法、衛生等部會花費龐大人力、物力,至今績效有限,其根本問題為無法消除煙毒市場,毒品因係非法物品,其販售及擁有為犯罪行為,成癮者又難於戒除,因此為高利潤的地下行業,使用者必須負擔高額的費用。籌集毒品費用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尋找下線,誘使他人使用,毒癮者成為販賣者,形成毒品市場的老鼠會,這是大毒梟的最佳策略,全球各地莫不如此。防治毒品泛濫最上策則為消除此毒品市場,目前最佳且幾乎是唯一的方法是由政府販賣,將毒癮視為精神及社會適應不良者,公告一定期間前來登記,由政府定期定量售予,其品質穩定,價格必然低廉,費用為成癮者可以負擔,減少犯罪動機,至於未在期限登記者,一經發現,則依目前法律判刑及勒戒,販毒者目前法律已有嚴懲,只是高利潤下,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公開登記,政府提供,必然消除毒販,成癮者也不須再找下線,毒品市場消失,防治毒害才能見效,然衛道人士及司法界必大不以為然。雖然當時不少反對聲浪,但由衛生所以低價提供清潔針具不也有效減少共用針具引起的愛滋病傳染? 多元販售保險套不也對性病防治有所助益,唯有嚴正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刊於2014.04.29聯合報D2-「消滅毒品黑市 源頭防治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