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亞太地區全民健保的挑戰

  • 2014-11-17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亞太地區全民健保的挑戰

 

楊志良

2014.10.16

 

    健康照護與國民教育,是一國建立人力資本最重要的基石,而人力資本是社會繁榮與安定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各國莫不期望能實施全民健康照護(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近年開始實施或完成UHC的國家有美國、印尼、中國、泰國等,而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也躍躍欲試。

 

    由於實施全民健康照護需動員及耗用大量社會資源,且醫療照護的特殊性,如需求常具不確定性;未能及時獲得滿足,後果常十分嚴重;高度專業下醫病資訊不對等;供應可誘導需求;照護的邊際效用遞減等等,與一般消費有很大的不同,導致很難控制費用、確保品質,讓民眾滿意。加以各國社、經、文化與政治有相當差異,實施全民健康照護成為各國重大的挑戰,因此國家間特別需要從比較中相互學習。我國衛服部健保署在十月十三、十四兩天,舉辦了亞太地區全民健保國際研討會,參加的學者專家來自日、韓、台、菲、馬、泰、越、印尼共八國。會議主題除報告各國的發展外,支付制度及藥品支付與管理,也是重點之一。

 

    會議最後一節是亞太地區全民健保未來的挑戰。對於尚未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如何籌措財源,建立具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是最重要的二大挑戰。而這二件事,都須建立在完善的資訊系統上,以控制費用,確保醫療品質及防止浪費腐敗。目前已實施健保的國家,都可提供甚多經驗。

 

    至於已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未來的挑戰更為嚴峻。首先是人口老化,日本目前老人已占總人口的25%;台灣、韓國緊追在後,十年內也將達到20%而進入超高齡社會;泰國、越南二、三十年後,也將面臨人口老化。台灣每名老人每年醫療費用在7萬以上,比非老人多5萬,未來如何負擔?

 

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口已在負成長,台灣在八年後人口也會越來越少。這表示需照顧者眾,能提供照顧者寡;需花費者多,能繳交保費者少。這並非遙遠未來才會發生的事,而是不數年後就要面臨的急迫困境。

 

另一項挑戰是醫療科技進步,醫學上的成功,反而常成為健保永續的困境。新的診斷工具,有CT、MRT、正子攝影(PET);新的治療早期有洗腎、血管支架、人工關節,近年有質子放射治療、各種器官移植,以及正在發展的基因治療(同樣疾病但依個人基因給予不同藥物與劑量,即客製化治療)。更具突破性的還有幹細胞複製生物的發展。目前人類已可複製豬、羊、牛等多種哺乳動物,幾乎可以肯定未來能複製靈長類,屆時距複製人也只有一步之遙了。目前用幹細胞已可複製人的少許部位,未來複製損壞的心臟、肝臟,也在預期之中。

 

這些新的醫療科技,不論是正在使用中的,或未來可預期的,均會使醫療費用暴增,遠非目前社會保險可能承擔。生命誠可貴,然資源有限,目前制訂的籌資或限制醫療給付方法,如發展醫療技術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健保只提供具成本效益的醫療;設定保險給付上限(例如最多只支付平均保費50倍或100倍的醫療,超過即不提供或停止給付);發展個人帳戶,強迫個人及家庭每月儲存若干薪資,以供老年或過於昂貴的醫療等等,都有巨大倫理上及執行技術上的爭議,然似乎又是不得不走的路。健保面臨無以為繼的時日為期不遠,應立即啟動公民討論及規劃評估。

 

<刊於2014.11.11聯合報D2-「人口逼近老化  健保急迫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