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財源,解除家庭扶老之痛

  • 2014-05-09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開拓財源,解除家庭扶老之痛

楊志良

2014.04.30

 

    台灣早已是高度老化的社會,且老化速率不斷提升。目前失能老人(吃飯、穿衣、洗澡、如廁、移動等基本生活需求,至少一項以上失能而需人照顧者)至少有74萬以上。其中由政府十年長照計畫照顧人數不過13-14萬人,每年預算不過30多億;至於家庭財務勉強尚可支持者,聘有20萬外勞大軍;剩下近40萬失能老人就由家人照顧。因此不只不少青壯年需要照顧家中的老人,影響他們未能專心投入工作,甚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也要拚老命照顧八、九十歲的老人,長期辛勞導致身心俱疲,而有老人殺害老人,孝子殺死老母,老哥殺害失能老弟後自殺或去警局投案的人倫悲劇。老人缺乏照顧,自殺率年年上升,且年齡越大,自殺率越高,是青壯年的二倍以上,若再不設法擴大辦理長期照護,台灣將成為悲慘世界。

    有錢不一定能辦好事情,但沒錢萬萬不能,目前政府又小又窮,但因稅制嚴重不公,談加稅門兒都沒有。政府與學界高度民粹,不做理性溝通,沒有能力合理加稅也就罷了,還常以減稅自豪,揹了一屁股債。每次降了富人稅賦(如遺贈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總說是讓多少又多少人受益,其實是讓更多人受害,因為國家的總支出是一定的,有人應交的稅少交了,其他人相對負擔就加重了;或者學費就不得不漲,幼兒津貼也少了,種種對普羅大眾的為害不一而足。政府若再任意降富人稅,大家是否也應好好到財政部或行政院「路過」一下。

至於目前敲鑼打鼓的財政穩定方案也不過增收七、八百億,但比起年度增加公債二仟五百億不過杯水車薪,稍為延後國家財政破產而己。

    既然加稅困難重重,政府公債上限又即將破表,只能另闢財源。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照護財源應盡量符合以下原則:

  1. 充足:全額要達到一定水準。
  2. 穩定:年度間不要起伏過大。
  3. 公正:財力雄厚者多交,貧困者少交。
  4. 效率:確實能收取得到。
  5. 行政成本低廉。

    因此WHO在2010年的年報指出,各國政府可考慮多元籌資方案,現就依其建議草擬如下(均為粗略之估計):每筆期貨交易10元(每年可得15億,以下同)、股市交易每筆1元(22億)、電話每通0.1元(16億)、出國每次100元(10億)、金融交易(存、提款)每次1元(36億),則共近100億,是目前政府每年長照預算30億的三倍以上,可照顧三十萬以上有老人需照顧的家庭。

這些提收大致符合所得高者負擔較多,且財源穩定,起伏不大,電腦代扣,很難逃漏且行政成本低廉。以上收入為粗估,當然可做各種調整及組合。問題是大家願不願像全民健保一樣,以社會集體力量保障人人的就醫權,避免因病而貧、因貧而不能就醫,更進一步保障失能老人都可獲得起碼的照顧。失能者個人受益,全家獲得幸福,或者認為又是政府搶錢,各界排斥,那就罷了。

 

 

<刊於2014.5.8蘋果日報網路專欄-「開拓財源 解除家庭扶老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