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可以更偉大

  • 2014-04-23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學生可以更偉大

楊志良

2014.04.07

占領立院多日的反服貿學生要退場了,這些熱血青年的未來,也成為社會大眾下一階段關心的焦點。

綜觀近代領導社會運動的年輕「革命家」,結果不外下列數種;第一種是不忘初衷,但不夠「奸巧」,雖理念從一而終、受人景仰,但未能奪權、實踐理想,始終有「壯志未酬」之憾,如林義雄、施明德等人。第二種是頗有能耐,巧奪政權,但私心自用,最後遺臭萬年,甚至死無葬身之地,此種「野心革命家」不少,遠的如希特勒、吳廷琰、朴正熙,近的如阿扁等。當然更多的是第三種,初期理想高遠,也師出有名,但在獲得社會支持後,不免開始自我膨脹,又提不出實際政策以繼續激勵追隨者的熱情,只能無疾而終。

    此次學生占領立法院,甚至一度攻佔行政院,於「法」不合,甚為明確。然而運動起因是政黨惡鬥,立委議事無能,年輕人甚至整個社會都悶太久了,就業困難、血汗工作、薪資倒退、房價暴漲、貧富擴大、階級及世代對立,經濟的餅愈大,普羅大眾分到的卻愈小、年輕人不敢成立家庭養育子女,社會公義不存,覺得前途無望,才會群起抗爭,在「情」、「理」上有相當的正當性,因此獲得很多支持,至少是同情。但服貿利害參半,台灣又不能不與中國簽定各項貿易協定,以期全球化;而學生訴求模糊,只是反對程序不正義,加上政府一再退讓,隨著時日推移,學生連情、理上也逐漸站不住腳,要求學生離開立法院,回歸體制處理的聲浪逐漸擴大,終於迫使學生做出退場決定。

對於退場之後的走向,學運領袖表示要「轉守為攻、遍地開花」,口號很響亮,但攻要攻什麼議題?花要開什麼結果的花?不能不好好想清楚。退場之後的學生其實可以更偉大,方法就是在合於法律的規範下,提升情、理上的訴求。如此不但有其正當性,更必然可以獲得社會更高的支持。

    目前政府又小又窮,因此無能提升對教育、研發、基礎建設的投資與照顧弱勢。因此學生若能倡議稅改,提出企業盈餘最低稅賦至少10%(營利事業所得稅為17%,甚多財團獲利實質稅率幾乎為0或3-5%);比照美日等國房屋稅為實價1%等(目前台灣只約千分之一、二而有利於炒房),以公平合理增加稅收,用以改善教育、增建社會住宅、增加公費幼兒園及托兒所名額、辦理長期照護保險;公教退休18%至少降為12%以挹注勞保基金等,對財團、政客與不當利益把持者提出反制,以增進社會正義,則對社會改革必然貢獻鉅大,學生們的訴求在情、理上可大幅提升,必然獲得廣泛支持。再將抗爭場地移至自由廣場,如此情、理、法兼顧,學生運動可有更大火花及能量,做出更大的貢獻。

 

<刊於2014.04.10蘋果日報網路版專欄-「學生可以更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