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念不可凌駕體制

  • 2014-04-29
  • 資訊處管理者(勿異動)

個人理念不可凌駕體制

楊志良

2014/04/24

林義雄先生為反核、廢核,自22日起禁食、禁語。這件事凸顯的是人民對體制內運作的極度失望和不信任。台灣人民雖然投票選出了民代及官員,但是政客、財團、派系勾結,主導及壟斷了政府決策,民意未能真正參與及影響政策,才逼得林義雄先生,不得不以年近七十的衰弱體軀和無比堅定的意志,用如此決絕的方式,在體制外實踐理念。

林義雄先生此舉的確使人肅然起敬和萬分不捨,但是,也不可忽視一件事,每個人的理念和價值觀不同,有人堅持要絕對安全的無核家園,就必定有人認為,為求經濟發展,應該要承受某種程度的風險。假設台灣經濟建設重要舵手之一的李國鼎先生還在世,又假設他說,如果核四在一年內不商轉,他就要絕食抗議,那又該如何?國家政策應該「聽」誰的?

雖然民主社會最可貴的一點,就是人人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和自由,然而,為追求整體的最大利益,個人理念不可凌駕體制,在體制外拚搏絕非正途,一切作為仍應回歸體制。林義雄先生若是號召民眾,堅持進行公投(公投門檻高低,是否修訂,是另一個問題,但是屬於体制內運作),當更能證明其理念具有民意基礎及正當性,而非個人的一意孤行。

或許有人要說,如果體制能夠良好運作,誰不想好好依循,又何苦「以身殉道」?的確如此,民主制度並不完美,即使先進如美國,因為兩黨惡鬥,財團政客壟斷國會,制定的政策乖張,也造成了99%與1%的對抗。臺灣情況就更嚴重了,財團把持立委,立委控制行政,密室協商、黑箱作業變成常態,雖然全在體制內運作,表面完全合乎法律程序,但立法停滯,政策又嚴重違反人民的期望和利益,致使人民不得不行使「公民不服從」權利與之對抗。

但是,民主法治的國家,不管是上街頭、攻佔政府機關、罷工罷課,還是絕食抗議,所有透過體制外方式表達的理念和訴求,最終還是必須回到體制內,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正如當年野百合學運對廢除萬年國會的訴求,最後仍需透過修法,在法制下進行,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政府體制必需改革,使其運作順暢,制定的政策方能符合多數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不再發生使人心不安、耗費大量社會成本的各種體制外運動。因此呼籲所有的人,不論在單一議題的立場、理念為何,是敵是友,更具「投資報酬率」的做法,是團結一致,將青春、心力、資源,甚至寶貴生命,投注在推動改造體制這件事情上。使國家政策制定的機制不為少數人所宰制,也不是任憑一、二人呼風喚雨。

 

 

 

<刊於2014.04.27聯合報A14-「個人理念不可凌駕體制」>